線上展覽:國立歷史博物館「藝術家日」- 認識台灣藝術家


BANNER

國立歷史博物館,簡稱史博館,位於台北市南海路49號南海學園內,建於1955年,最初名為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1957年更名為國立歷史博物館),是政府遷台後開辦的第一所公共博物館。最早館藏為教育部撥交戰後日本歸還之古物及一批原為河南博物館所藏文物,而後陸續由政府機關撥交、各界熱心捐贈、購藏、民間發掘出土文物等多項管道,藏品日益豐富,至今已達五萬餘件。史博館於1961年興建國家畫廊,啟用後被視為國內最具代表的畫廊,當時許多藝術家皆曾於史博館國家畫廊展出,可謂集一時藝壇風華。2001年起首創行動博物館,以改裝大型貨櫃車為小型博物館,定時定點巡迴各偏遠地區作專題展覽與文化教育活動,目前有兩台行動博物館巡迴於各鄉鎮展出。現有館藏共分為國畫、法書、西畫、玉石、陶器、瓷器等等19類文物。文物品類包括史前彩陶,商周甲骨青銅器、唐三彩、石刻佛雕、玉器、民初家具戲偶、當代書畫等,文物樣貌多元,古今兼備,並深具民間性與生活性。2018年7月1日起,史博館進行閉館整建工程,預計於2023年12月底完工後重新開館。

現今數位技術成熟、網路使用普遍,史博館也開始打破實體空間的限制,於2020年起規劃「史博藝術家日」,針對史博館典藏超過百件作品之藝術家,羅列了13位藝術家及藏家,依其生日設定為藝術家日,建立專題網站,分別介紹藝術家本人、重要作品、生活影像、藝術貢獻及與史博館之淵源等,並依序上線,包括張大千、溥心畬、郎靜山、傅狷夫、劉延濤、李奇茂、趙二呆等(目前介紹至9月,後續還有10、11月兩位藝術家將陸續新增),讓世界各地的民眾,可以透過網路觀賞史博館典藏的這些藝術作品,排除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更近距離(網站上圖片都可放大)、更有系統的認識藝術家與其作品。閒暇、課餘休息時間,不妨以一位藝術家為單元,點點手指,認識一下這些近百年來著名的藝術家。
 

      點我前往        首頁右邊有「藝術家列表」,點選後可依藝術家姓名連結至專頁。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圖片5


      更多 More       


另外,防疫期間,史博館特別針對7至8月的四位藝術家日(林智信、劉延濤、郎靜山、黃歌川),推出兒童版網頁,藉由4位藝術家介紹版畫、水墨畫、攝影、蠟染等創作。兒童版網頁內容文字更為通讀易懂,還增加童趣性的設計,畫面看起來如同童書繪本。此外,每個專頁規劃相關學習單,除了希望小朋友掌握內容外,更依主題與藝術家特色增添啟發性的問答及簡易的創作教學,讓家長可以配合原中文版的輔助,進行親子互動,也幫助小朋友吸收或擴展內容。家中有小朋友的人,可以瞧瞧~(點圖前往)

圖片9 圖片10
 
圖片11 圖片12